端午节的来历故事,百家讲坛里的传说

端午节是中国传统节日之一,相传是为了纪念中国古代爱国诗人屈原。但是,关于屈原和端午节的故事,历史上也并不是唯一的说法。

据《百家讲坛》中的记载,在我国古代,有一种叫“龙舟竞渡”的运动,为纪念伟大的爱国诗人屈原。屈原是春秋时期楚国的大臣,一生为君主忠心耿耿,但是却被身边的小人所陷害,最终成为流亡到汨罗江的乡野诗人,悲愤交加,沉浸在江水之中,壮志未酬,眼看着故园满目疮痍。后来,他因为深感郁悒,悲愤交集,怀疑周围的人都对他不忠,便怨天忧人,终于在五月初五那天投江自尽。当地百姓闻讯,便纷纷涌到江边,驾着龙舟尽力划来,希望保住屈原的身体,不被“大鱼大虫”吃掉。那时,人们还向江中投食“粽子”,用以供奉屈原的英灵,以防祸害。

借此,古人便仿效当地百姓的行为,在每年农历五月初五的这一天,纷纷赶到江边,载歌载舞,在“龙舟竞渡”的活动中感念屈原,悼念为国捐躯的大臣,同时也表达了人们对子孙后代健康平安和吉祥如意的美好祝愿。

如今,端午节早已变成了一个欢乐的节日,无论在城市还是农村,人们都在这一天欢聚一堂,赏龙舟比赛,吃粽子,品尝菖蒲酒,表达对祖先和祖国的崇敬之情,感受传统文化带给人们的美好意境。

相关信息

热门信息

友情链接